每日讯息!中影国际影城_孙道临影院

孙道临影院(中影国际影城)

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听到郭德纲的这段评戏版《列宁在1918》,当时嘛也不懂,纯粹就是听个乐呵,也不知道讲的是什么,后来岁数大点了,才大概其知道个来龙去脉。


(资料图片)

▲这幅海报,中国人不陌生

很久之前《列宁在1918》就拍成了电影,讲的就是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俄国怎么解决内忧外患的事,至于网上怎么评价列宁,咱先不讨论。咱要说的,是咱天津跟十月革命有关系的一个地方——十月影院。

▲文革时期十月影院门票

天津人都知道,在河北区中山路一带,有很多以经纬命名的道路,纬路按千字文排列,经路按数字排列,在昆纬路的东西两侧,分列着东西二至七经路,可唯独缺了一经路。

其实一经路就是今天的中山路,但他不叫一经路,最初叫大经路,是1946年为纪念孙中山改的。

十月影院,就坐落在河北区中山路上。

1954年10月建成开业后,正是赫鲁晓夫访华的时候,为了纪念俄国十月革命三十六周年,它被命名为十月影院,由此,中苏两国也正式进入了将近4年的“蜜月期”。

▲玉米大师:赫鲁晓夫

其实俄国的十月革命,并不是十月开始的,而是公历1917年11月,因为当时人家用的是俄历,在人家的历法里就是十月。

看着百废待兴的家园,中国人民估计当时也顾不了太多了,爱几月几月,咱先套套近乎,抱紧苏联老大哥的大腿再说吧……

十月影院,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解放后天津市新建的第一座电影院,由郭沫若题写了电影院名称。

最初十月影院的建筑风格是以中国古典建筑造型为主,兼并了苏联建筑工艺的特点。设施设备与同时期的光明影院在全天津市都是一流的,所有的新电影,都是这两家先放。之后大光明、音乐厅、曙光等影院才赶上来。

据老人回忆,十月影院刚开业时,上映的电影大部分都是从苏联引进的,另一部分是国产影片,比如:《以革命的名义》、《马戏团的新节目》、《斯大林格勒战役》等等。

国产的就是《白毛女》、《凤凰之歌》、《智取华山》、《渡江侦察记》这些。

《渡江侦察记》使孙道临成为那个年代家喻户晓的演员

当年新建成的十月影院,正面的门脸是灰色水沙石砌面,门窗都是特别厚重的木质材料,门扇窗棂上都刻着雕花,显得古色古香。

从八蹬石砌台阶往上走,左手处是售票房,进门厅右手是观众休息室,里边有卖汽水糖果的小卖部,还有阅览桌椅,观众可以在看电影之前这段时间在这翻翻各种画报,可谓人性化服务。

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整个河北区甚至周边区域的人,只要说看电影,那必来十月。

在那个年代,十月影院还是周边学校学生旷课、逃学的首选地。那时候甭管是三九还是三伏,影院门口总会有调皮的学生透过门缝看电影,如果看不到,就趴在门上听电影……

一位老师傅就给我讲过,他1974年前后在天津二中上学时,就曾到十月影院的西门外,隔着门听当时的内部电影《日本大海战》,那时的十月也是一个专供“特殊人员”观影的影院

▲以前的电影院外面还有游戏厅

十月影院开映前,有三声不同音调的钟声,灯光渐暗,几张幻灯后放映开始。在天津影院中的独一份。

当时的电影管理站,就十月影院旁边的冈纬路上,有新片子先在管理站看,然后拿到十月影院公映。

那时候没有现在的数字电影,还是胶片电影,一套胶片要几个电影院穿插使用,你放第一部分,他放第二部分,放完了赶紧交换,名为“跑片”。

所以当时中山路上经常可以看到戴着头盔、骑着摩托、风驰电掣地穿梭于各个影院跑片的小伙子,赶上特别火的电影时,也会骑着自行车跑片。

他们穿梭于河北区工人俱乐部、宁园剧场、民主剧场与东亚影院、凯旋礼堂之间,所以当年看电影,会出现一种情况:有时演着演着,突然影院亮起了灯,银幕上打出几个大字“影片未到、请您原谅”,这时就会引来观众们的一片嘘声……

▲1991年,电影《过年》天津首映式在十月影院举行,赵丽蓉,梁天,马晓晴等演员出席。

十月影院先后进行了三次改造,全面提高了放映质量和服务档次。1981年10月1日竣工复业,由市文化局定为“特级电影院” 。1988年安装了70毫米放映机,成为第一批放映超宽银幕国产影片的电影院。

2000年以后,十月影院仍旧是当时河北区各中小学组织观影的首选影院,一般组织看电影都是周二下午,学生们成群结队往十月影院赶,影院门口全都是自行车。

印象最深的是学校组织我们看张艺谋的《十面埋伏》,由于里面的很多镜头太过火爆,对我们这群纯洁的祖国花朵造成了心灵上的伤害,导致学校负责这事的人差点下岗……

▲2004年《十面埋伏》

但这时随着电影产业的改革,十月影院随延安、光明等老影院,也逐步退出了天津影院的前列,被降为二线影院。

再加上人们的娱乐方式的多元化,影院的服务也随之趋向多样化。十月影院就在东北二人转盛行的时候,将影院出租给二人转的表演团,借此商机来赚取能够维持日常运营的费用,承载几代人记忆的中山路地标变的不伦不类。

▲变成二人转剧场的十月影院

2007年,十月影院地块传出要重新改造,总投资达10个亿,很多市民咨询相关部门,希望保留十月影院。

▲十月影院旧址

但得到的答复是:十月影院是此次拆迁的重点。

▲十月影院拆迁现场

2012年,新十月影院完成建筑主体的重建工程。

新十月影院恢复了原有的苏式风格,但一些老天津人对此却嗤之以鼻:

“嘛苏联风,当初拆老十月时我心疼,多玩拆新十月时喊我,我帮忙砸墙都不要钱!”

一位家住中山路的大爷对我说。

拿出一张十月影院的老电影票仔细端详,也许每个人都会有一些感动的情绪在里面,多少欢笑与过往,都在这一方小小的票根里。

随着十月影院的拆迁与重建,胶片电影、老式影院已经彻底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像“十月”一样,天津无数的老式影院,所展示的市井百态,仍旧是天津城市记忆中最动人一部分,饱含了许多天津人的青春记忆。

很多像前文“免费砸墙大爷”一样的天津人,嘴上说着不喜欢今天的十月,但不论十月影院的模样如何变化,这四个字还是他们的情感寄托,它不仅是天津的地标,承载着天津卫的文化,更是老一辈人记忆中的符号。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论是否能够割舍那一份情愫,最终无数个“十月影院”都会变成记忆,留在人们的脑海中,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