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资讯:56微播江湖默默点歌 56微播江湖默默本人
56微播江湖默默本人(56微播江湖默默点歌)
【资料图】
API酱拍卖广告之前,我只是把她的视频当成娱乐。而拍卖火了之后,我就开始以产品的角度看待了。说真的,来北京这么多年,熬夜赶进度,每天14、5小时工作,每天4小时通勤进出城的生活,我都体验过,而只有重新回头看了PAPI酱的视频,我才如此强烈的感觉到:
生活节奏太快了!
PAPI酱在视频中的语速比常人快了30%-50%,视频剪辑则压缩了一人分饰两角对话之间的空隙。于是整个视频呈现出了一种强烈的信息输入感,在看视频的时候,感觉文字语音如潮水般向自己涌来。而在这潮水的冲击下,看的人仿佛也被潮水微微抬升,进而感觉心跳加快,血流加速,有一种微微的兴奋感。看完之后,则有一种酣畅淋漓,意犹未尽的感觉。而以前这种感觉往往是要读完一整本金庸才能产生。不过意犹未尽也不怕,手移动不超过10厘米,就可以点开下一集(其实是上一集)。于是类似的感觉可以再来一次。
信息输入感是现代人离不开的一种感受,也成为了很多人赖以生存的安全感。不停的刷新朋友圈,怕错过一条消息;刷今日头条,感受便捷的智能推荐带来的无穷尽的信息源。而特别是最近几年,对于信息输入感的诉求似乎越来越强烈。
几年前56网出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网络娱乐搞笑汇编节目”《微播江湖》,主持人默默,语速比PAPI酱还快30%。加上内容轻松有趣,笑点密集,让彼时还年轻的我收到了强烈的感官刺激。于是,我曾经有过一几天一回家就开始从100多集一集一集往前看,看到了最初的一集。每集6-7分钟,那一周里,我用感官刺激抓挠了自己十几个小时。
有一次跟一个做戏剧的朋友聊天。说起现在市场对于喜剧的要求太高了,开始要求至少得让观众1分钟小笑一次,3分钟大笑一次。按这个标准,许多古典经典的喜剧,现在看来根本都无法上演。按这个标准,部分喜剧团队不得不挖掘更多更浅见效更快的搞笑方式,就出现了很多脑残笑点。《欢乐喜剧人》要求每个团队每一周出一个作品,还是完全新的故事、新的内容,太难了。有时候难免出现一些生硬的笑点,观众不觉得好下,演员自己尴尬的笑。说真的,不怪他们,这个太难了。我不行,所以我不上。
时代开始越转越快,人们的脚步都开始越转越快。快本身不是问题,但是快可能就会产生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信息过载。为了给人一种跟紧时代脚步的感觉,大家开始不停的提高自己信息输入的量。不要说好好吃饭了,很快已经连好好走路都做不到了。我最近就正在戒除耳机,因为有段时间发现自己如果不放点什么东西,就感觉简直没有办法干任何事情了。
信息过载不好,这个无数人都论述过。关键是信息过载也没必要。信息过载压缩人思考的时间,用信息替代思维。那么多产品经理对各大APP如数家珍,却说不好自己的产品,见的太多。而且时间毕竟有限,信息过载耗费的是生命。我见过有人,追太阳的后裔,明明已经困得不行了,还硬撑着要看完。我问她为什么要今天看完。她说明晚约了人吃饭,没空看今天剩下的,今天必须要看完今天的。看,当一种休闲娱乐变成了一种任务,怎么可能不痛苦呢?
第二个问题是响应时间接受程度的降低。对于所有的东西开始要求立刻见效!马上见效!现在就见效!一出了问题,必须有人瞬间响应,一有消息,必须立刻回复。一上活动,必须马上见效。一发完offer,恨不得对方立刻就来上班。
快速响应也不一定必须是坏事。问题是当所有人都这么做的时候,其实整体效率不是更高而是更低了。白天被微信不停的打断工作节奏,其实也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却让人完全无法静下心来工作,于是不得不晚上夜深人静了才能好好专注一点。
之前看了一个关于德国人的文章,说一开始跟德国人合作,觉得德国人怎么做事情那么慢。后来开始觉察出来,德国人其实整体效率更高。比如德国人总是用邮件沟通,不是特别紧急的话就不会寻求马上得到答案。这样一是不会打断彼此的专注工作,二是所有东西事后很好追查。中国人用微信QQ或者内部IM,看似响应速度快,时候要查找信息就很麻烦了。
所以啊,总是快节奏,不见得是好事。我也过过一段快节奏的生活。但是一段时间就感觉到自己的庸碌了,没有思考,没有总结,没有审慎的阅读,被大量浮在网络表层的信息淹没。我也还在改,这个习惯的控制一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过时代那么快,我总不能建议大家被时代落下。所以我只能建议大家,不管生活有多快,要保留一点慢和专注的能力。另外就是每周一定要干一点慢节奏的事情,读读书,静静等思考一下。这个对人生比快节奏的信息输入感更油深远的意义。
节制与审慎是人类的美德。不止要节制贪吃、美色、娱乐,也要节制无意义的信息输入感。与诸君共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