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新要闻】省中医院赶制65万余份抗疫制剂,每天配2万余药方

省中医院赶制65万余份抗疫制剂,每天配2万余药方


【资料图】

发挥中医药优势 筑牢患者“生命防线”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婕妤 通讯员孙茜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中医药也在防控与医疗救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为保证中药汤剂、抗疫制剂的供应,制剂部不分昼夜、24小时奋战在生产一线;为全力保障患者用药需求,面对每天中西药房超2万张的配方,药学部开足马力,保证药品供给和发送;积极发挥中医药抗疫特色优势,推出系列防治中药方,为市民提供抗疫家庭小药箱。在南京,各级中医院的医务人员,同样全力以赴守护患者的生命防线。

凌晨奋战制药一线,不能让医生手里没“子弹”

“不能让一线的医生手里没有子弹!”随着第一波新冠病毒大面积感染,省中医院院内制剂的出库量也升到了平时的5倍以上。为了保证院内制剂的供应,医院制剂部主任倪文澎带领制剂部全体人员坚守岗位,24小时奋战在生产一线,汇聚起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

一份制剂的生产,从制定计划后,要历经库房、提取、固体、液体、外包、机修等各组的联动配合。在临床需求量剧增的这段时间,所有人必须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完成芪参固表颗粒、羌藿祛湿清瘟合剂、抗感合剂、防感颗粒、清宣解毒颗粒等抗疫制剂的临床供应。

在防控政策调整初期,是芪参固表颗粒需求量激增的关键时期。短短5天,制剂部就赶制出5万余包芪参固表颗粒;肺宁合剂必须完成15000瓶/日的生产任务,开足马力的产能是此前的3倍。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制剂人深夜凌晨仍奋战在一线的成果。

面对药品生产所需原辅料、包材、标签供应等受到的冲击,“联系贵州基地、联系马鞍山基地……就这样不知道大家打了多少电话,总算是把材料备上了。”工作人员介绍,此外,库房对接着医院门诊部,将抗疫制剂送往临床最需要的地方;而机修组是隐形的英雄,保障了所有机器的正常运转。

提取组的提取罐日夜不停地加热着,压力表、浸膏相对密度,每一个数值都牵动着提取人的心,他们24小时轮班,以达到抗疫制剂的质量和数量的源头性保证;固体组一步制粒净化区的灯通宵开着,常常深夜还在安排着生产计划,确保所有药品可以高效率地生产出来;液体组车间里,罐装的声音在深夜里越发清晰,提取组一桶又一桶的药液送来,经过配置,变成一瓶又一瓶的液体制剂。“本轮疫情截至目前,抗疫制剂中,颗粒剂已赶制20余万包、合剂已超45万瓶,小小的袋子和瓶子里面装着的,都是病人康复的希望。”工作人员介绍。

设计中药抗疫家庭药箱,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除了医疗救治中起到的中药作用,中医药同样发挥着“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独特优势地位。南京各大中医院制定各具特色的中药方,扩大群众用药供给,设计抗疫家庭小药箱,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作为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省中医院在总结前期中医药对新冠病毒感染救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江苏的气候、人群特点、患病症状,研究制定了4种防治新冠病毒感染的中药处方,分别是预防方、轻症方、解热方和康复方。

南京市秦淮区中医医院以“协定方”帮助市民提高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南京市中医院发挥“金陵医派”中医药抗疫特色优势,多次组织院内专家研讨中医预防和治疗方案,最终通过整合前期抗疫经验和院内自制制剂。从院内制剂中选择合适品种覆盖预防和治疗相应症状等临床常见需求,并根据年龄和体质状况分别推荐了成人小药箱、老人小药箱和平素体弱者小药箱3种类型。“此外,4张食疗方,包括温补气血的黄芪山药鸡汤、养阴润肺的百合莲子银耳羹、扶正益气的党参黄芪粥和解表散寒的姜苏红糖热饮,以及足浴方、治疗茶饮方、香囊方和导引操等传统中医防治方法,满足不同人群需求。”工作人员介绍。

日配2万余药方,努力保证药品供给和发送

齐心战“疫”,“药”显担当。特殊时期,患者最关心的,莫过于用药问题。为全力保障患者用药需求,各大中医院药学部开足马力,保证药品供给和发送。

省中医院中药房每天配方达8000张、西药房配方最高达1.65万张,均达历史“峰值”。药剂师们人员三班倒,全力保障患者的用药需求。西药房的张登山出现发热、乏力症状后,当天上午休息了半天,就返回岗位,一直坚持上班,“考虑到班组人员很多高烧,门诊药房来取药的病人又多,还是要坚持。”四楼中药房的蒲维娅发烧到39℃,烧一退,立刻投入工作,“越是在目前窗口困难时期,越是不能离人,特殊时期病人不能缺药!”年轻药剂师缪进进也是一样时刻准备着,发烧后回家休息不到两天的他,烧一退,就主动申请要求返回中药房岗位。

而为了方便老人、外地患者和上班族,患者也可以在省中医院“云诊室”挂号,医生开具中药处方后,中药可快递送到家。“关键时期,大家有压力,相互协调,大家有困难,努力克服,为的就是能让患者早点取到药、吃上药。”不过工作人员提醒,“有基础疾病及特殊体质者,须在医师指导下,通过辨证,随症加减。”

关键词: 省中医院 工作人员 开足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