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化长江污染防治“江苏模式” 长江南京段船舶靠岸污染物实现零排放


(相关资料图)

免费接收、统一转运、集中上岸、集成处理……在长江江苏段的南京新生圩港,完成船舶生活污水公共上岸点提升改造的港区日处理能力已达到200吨。因为码头同步建设了岸电设施,过往船只在靠岸期间从污染物排放到补能供给实现绿色闭环。面对《江苏省长江船舶污染防治条例》施行在即,南京以市域所有港口码头船舶靠岸污染物零排放固化着长江污染防治的“江苏模式”。

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长江生态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保护长江蓝图正在沿江各城市绘就。作为长江江苏段的重要航道,长江南京段航道总里程近100公里,全年仅超过3000吨的货轮穿行就接近40万艘,再加上年吞吐量达25000万吨的国家综合运输体系重要枢纽南京港常态运营。这些都意味着无论是船舶还是码头的污染防治都是践行长江大保护的重中之重。

“凡是停泊时间超过两小时且具备岸电使用条件的船舶靠港,都要按规定使用岸电,同时做到先送交污染物再装卸作业的规范监管。”南京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去年10月,南京对新生圩船舶生活污水公共上岸点进行提升改造,除提升污染日处理能力外,还通过建设完善的船舶生活污水公共接收点,实现了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各环节的全覆盖。“现在连进水水质都配备了在线监测系统,既做到让船员放心还有效保障了全流程的绿色环保。”

在新生圩码头,一艘靠泊船舶正在进行作业前的岸电接入及生活垃圾、污水送交。通过使用手机扫描码头二维码,船员方便快捷地完成系统报送。码头在将生活垃圾、污水接收后也在系统中给予确认,完成送交流程。随后,收集的生活垃圾由所属区域环卫转运至垃圾中转站,最终送到垃圾焚烧厂处理,生活污水则经预处理后接入市政污水管网进行再处理。整个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由此形成闭环。数据显示,新生圩船舶生活污水公共上岸点仅去年就接收污水2.24万吨,为2413艘次船舶提供累计时长3.4万小时的岸电服务,用电量达87万千瓦时。

3月1日,针对性更强、兼具江苏特色的长江船舶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规——《江苏省长江船舶污染防治条例》即将实施,其以“一零两全四免费”为主要内容(靠港和锚泊船舶污染物零排放、全接收,在航船舶污染物排放全达标。免费生活垃圾接收、免费生活污水接收、免费水上交通、免费锚泊)的监管服务规范在南京所有港口码头提前实现。

关键词: 污染防治 生活污水 处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