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线”制作育秧盘,仅需十几秒 环球聚看点
“流水线”制作育秧盘,仅需十几秒
(相关资料图)
15天就可完成万亩秧苗“指标”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鲁舒婷
通讯员高金军
包衣、填土、洒水、播种、覆土、暗化……5月10日上午,浦口区南京众鑫丽种植专业合作社内忙碌而有序,今年的育秧工作正式开始,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在良种仓库,南粳46、宁粳香9号、徽两优香丝苗等不同品种的优良种子摆放整齐。只见工作人员将一袋种子倒入搅拌机,随后舀入一勺蓝色液体,随着搅拌机的运转,原本黄色的种子渐渐变成蓝色。
“这是整个育秧工作的第一步,俗称‘包衣’,就是给种子穿上一层外衣。”作为一名种田“老把式”,合作社理事长邵名文解释道,这些液体是种子杀菌剂,提前拌种就如同给小孩子打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如蓝色液体主要针对粳稻,可防止恶苗病的产生,红色液体主要针对杂交稻,降低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病率。
穿上“保护衣”的种子随即来到自动化育秧机旁。伴随着“哒哒哒”的响声,工作人员将黑色的秧苗盘放置在传送带上,随着机器自动操作,秧苗盘在经过填土、洒水、播种、覆土后,十几秒钟,便从流水线另一头“吐了出来”,空空的秧盘很快被均匀填满,一个接着一个。随后工作人员开始码盘,准备送往仓库进行暗化。
“效率特别高,一小时大约1200盘,最近是育秧关键时期,合作社3台机器火力全开,每天可育秧超2万盘。”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了部分环节需要人员辅助外,育秧工作基本实现机械化。
刚播下的“秧宝宝”娇嫩无比,裹好“襁褓”后便送进阴暗潮湿的仓库进行暗化,大约四五天后,秧盘里就探出绿油油的“小脑袋”,长约1厘米。据了解,经过暗化处理后的秧苗发得十分整齐,不仅如此,因为固定在秧盘上,秧苗分布很均匀,栽到田间很少出现缺苗断垄现象。
接下来便是硬地育秧。“我们将秧苗整车转运至田间,集中排列在水泥地面上,一根根带有喷灌头的水管横贯其间,每当气温升高、水分减少,轻轻把开关一开,就自动喷洒到秧苗上,保持生长所需水分。”邵名文说,育秧关键在于控水,干,有利于长根,湿,有利于长苗,只有做到干湿交替才能保证秧苗茁壮成长。大约15天后,秧苗长到8到10厘米,便能开始机插。今年合作社水稻种植面积约1万亩,3条流水线全开的情况下,15天便可完成全部秧苗“指标”。
“以前育秧时节,水稻田里全是人,人力成本很高,而且一亩地的秧田只能供应30亩大田。”邵名文说,与以前在水田里人工育秧不同,流水线设备和硬地化育秧技术让一亩地秧苗能供应150亩大田,节约资源节约土地,人力大大减少,效率却大大提高,粮食丰产更有把握。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