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热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在南京丨西瓜界的“天花板” 农民增收的好品种
省农科院历时8年选育的苏蜜518落地江宁横溪,今年每亩净收益保守估计2万元
西瓜界的“天花板” 农民增收的好品种
编者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加快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是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促进城乡融合、支撑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和必然选择。南京是省会城市、特大城市,科教资源富集,人才资源丰富。近年来南京不断发挥科教资源优势,高起点规划建设国家农创园、国家农高区,集聚创新资源,并先后与南京农业大学、省农科院、金陵科技学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形成产学研良性互动,有力推动了全市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即日起,本报推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在南京”栏目,聚焦稻米、果蔬、特色经济作物等农业科技新品种落地南京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初夏时节,甜甜的西瓜陆续上市。5月15日上午8点,江宁区横溪街道西瓜种植大户夏世兵照例又钻进了自家大棚,整枝、疏果、追肥……穿梭在藤蔓间,看着眼前绿油油、足球大小的西瓜,他的脸上难掩笑意。
“这个西瓜品种叫苏蜜518,比8424肉质更细嫩,水分更足,是‘天花板’级别的高品质品种。”夏世兵顺手从瓜藤上摘下一个西瓜,现场切开,邀请大家尝一尝。记者咬上一口,只觉肉质细嫩,鲜甜多汁。“怎么样,很有童年的味道吧?尝过的人都说好!”夏世兵笑着说。
令瓜农们称赞有加的苏蜜518,是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西甜瓜创新团队历时8年研发出的西瓜新品种。
提到西瓜,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8424,它是新疆农科院在1984年优质西瓜品系中选育出的品系为24号的早熟西瓜良种,后定名为“8424”西瓜,84代表年份,24是实验组代码。由于皮薄、汁多、甘甜、爽口,加上个头适中,8424一直深受市民喜爱,在江苏的瓜果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口感好、瓤红、高产、早熟、耐运输、耐低温……近年来市场和产业对西瓜品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这对研发团队不断提出新要求。”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西甜瓜团队负责人徐锦华告诉记者,8424瓜瓤较粉,果肉纤维相对较粗,且针对低温弱光的抗性不够稳定,为此他们在2010年开启了8424升级版品种研发之路。
新品种选育工作繁琐且复杂。研发团队首先对上千份西瓜原始种质材料进行鉴定,从中挑选出表现好的育种材料,它们有的抗病能力强,有的品质高,有的产量稳定,对这些原始材料通过杂交、回交、自交以及连续选择等方法进一步改良,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培育成高代自交系,然后按照育种目标选配杂交组合。
8年间,研发团队共配制600多个杂交组合,并在海南岛、东台等地建立试验基地进行田间鉴定,测试组合的适应性、丰产性和商品性,终于选择出一个综合性能最好的组合,命名为苏蜜518。“我们需要攻克的难点就是品质、抗性、产量的协调,如何在一个品种中聚合更多的优良性状是需要反复试验的过程。”徐锦华说。
在专家看来,优质西瓜要符合“三好”:好吃、好卖、好种,而苏蜜518这“三好”都符合。“苏蜜518瓤色浓粉红,纤维含量少,质地酥,汁液多,中心糖分含量在12%到13%,口感风味很不错。”徐锦华说,不仅如此,苏蜜518还耐低温、抗高温、易坐果,亩产可达6000斤—7000斤,较8424提高8%—10%,田间售价每斤比8424高0.3元—0.5元。
新品种研发成功了,随之而来的便是如何落地推广。2019年5月26日,省农科院与著名的“西瓜之乡”横溪街道合作成立横溪西甜瓜产业研究院,由省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羊杏平领衔专家团队坐镇,试点推广苏蜜518、金瞳等新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按照市场需求导向研发的苏蜜518,自此落地横溪。
苏蜜518的落地转化,不仅让市民品尝到“童年的味道”,也有力带动了乡村振兴。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夏世兵去年试种了20亩苏蜜518,结果让他颇为惊喜,“品质好,利润高,每亩净收益1.5万元左右,比小兰西瓜高2000元—3000元,关键还不愁卖,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
今年夏世兵又种了20亩苏蜜518,还请来有10多年西瓜种植经验的耿德友负责田间管理、施肥疏果,“现在距离批量上市还有一周时间,不少客户就提前下了订单。”他信心满满地说,苏蜜518今年预计亩产可达6000斤左右,每亩净收益保守估计2万元。
在省农科院的支持和夏世兵等大户的带动下,苏蜜518种植规模逐步扩大,成为科技成果转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缩影。记者了解到,今年苏蜜518在横溪地区种植面积超200亩,在浦口、高淳、溧水等多区也有种植。近年来,苏蜜518先后获2020年第二届江苏“好西(甜)瓜”品鉴推介会中大果型西瓜十大“好品种”、2021年浙江瓜菜种业博览会“推介品种”、2021年全国蔬菜登记品种春季展示(浙江点)专家推介品种、第五届中国江苏蔬菜种业博览会“推介品种”。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杜莹 通讯员罗玉龙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