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简讯:腕上健康管理时代如何精准“抗压”?
智能可穿戴设备首次纳入高血压防治指南
腕上健康管理时代如何精准“抗压”?
(资料图片)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婕妤
近日,可穿戴设备首次被医学指南推荐,作为一种全新的血压测量手段,腕上健康管理时代真的可以精准“抗压”吗?昨天是第19个“世界高血压日”,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和全科医学科举行了联合义诊,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咨询。
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病、多发病,高血压病是心血管疾病头号杀手,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大概在27%左右,而青年高血压发病隐匿、诊断率低,危害更大。
省人医心内科孙伟主任医师介绍,根据数据统计,我国“90后”群体,大概25岁至34岁的年轻男性中高血压患病率已经超过20%,这可能与高盐饮食、肥胖、吸烟酗酒和压力大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一些患者可能在感觉不到任何不适症状的情况下,就已发生了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心内科徐东杰主任医师表示。
近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年版)》发布,可穿戴设备首次被医学指南推荐,作为一种全新的血压测量手段,与家庭血压测量等传统方式共同构筑起高血压筛查这一健康防线。这让不少发病隐匿患者以及年轻患者惊喜,在医学专家看来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也将成为血压管理的趋势。“高血压的测量对血压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而可穿戴设备的血压测量手段,无疑可以帮助年轻人大幅度提高疾病的知晓率,更好更便利地进行血压管理。”心内科袁悦分析,智能化设备可成为年轻人发现疾病的“慧眼”。
不同于老年人在家管理、测量血压的便利,可穿戴设备让年轻人在工作、生活中都能够便利地监测血压,以便为治疗提供更科学化的技术条件。
“对未诊断人群,尤其是具有高危因素者,通过密切监测,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干预,前移防、诊、治关口。对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也能够精细评估疗效、指导方案调整,提高治疗达标率。”袁悦表示,患者不用带着略笨重的24小时监测仪器,“智能设备在传感器、无线通信及算法等支持下,可将一天的血压值上传网络,更科学地帮助记录,并动态监测患者的用药是否达标。”
不过,突破了时空限制的技术革新,在医学专家看来,目前仍旧需要理性看待具体应用。“‘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是今年高血压日的主题,可见精准测量的重要性。”专家表示,可穿戴设备测量在稳定性、准确性方面,需要患者更为规范的掌握,“例如行走中测量的血压就会偏高,应该休息15分钟后再测量。很多年轻人血压是一过性轻度升高,应该总结全天变化规律以及长期数据。此外,不同设备的测量精度、传感器能力、算法水平参差不齐,如何挑选靠谱的智能穿戴设备,也需要行业标准。”
专家提醒,作为一种全新的业态,医学指南共识一致强调智能可穿戴设备用于血压管理需经专业标准验证,才能保障测量的准确性,以免造成诊治不足或过度。
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健康领域充斥了不少智能穿戴设备。面对技术的革新,医学专家认为,腕上健康管理时代下,大众缺的其实并不是一款智能设备,而是一种主动管理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在高血压治疗和管理方面,实现精准‘抗压’,任何设备都是辅助助力,更需要自我认知下的个性化治疗。”
徐东杰解释:“对于血压并不是简单控制,还有一个综合的管理,例如对血糖、血脂、尿酸的管理,包括情绪的调控。生活方式的改善,对于改善高血压也非常重要。”而这些并非一个简单的可穿戴智能设备能够实现。
对于不同的人群的精准“抗压”更需要个体化对待,“例如老年人与年轻人的血压降到多少合适,并不能一概而论。此前,高血压诊断界值就出现过争议。对于普通人来说,
140/90mmHg肯定没问题,但高风险人群控制在130/80mmHg是最好的。随着高龄老人增多,我国八九十岁老人越来越多,这些人降到多少合适?我们目前并没有准确依据,但如果没有症状,尽量降到150/90mmHg左右是安全的。”徐东杰表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