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讯:夏日毒虫“偷袭”导致门诊病例上升 别慌!肥皂水也能帮大忙

天气逐渐炎热,各种毒虫也进入活跃期,开始“蠢蠢欲动”,日常活动一不留神就会被“偷袭”。近日,省中医院也收治不少被毒虫咬伤的病例,轻者出现局部瘙痒、红肿、疼痛,严重者出现全身过敏反应,甚至休克。夏季常见的毒虫有哪些?被咬伤后,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专家开出了这份应急指南。

熟睡中遭遇隐翅虫“偷袭”


【资料图】

“本以为就是被蚊子叮了,没想到这次这么受罪。”年近七旬的王大伯在熟睡时感觉胸口有些隐痒,“睡梦中无意识就拍死了小虫,结果就火辣辣地痛。”起床后,王大伯才发现不对劲,胸口烧痛的同时还发出了小水疱,甚至出现面部红肿。误以为得了带状疱疹,于是前往医院皮肤科就诊。

就诊后,王大伯才得知,自己的水疱与红肿是隐翅虫的毒液灼伤导致。“隐翅虫长得有点像蚂蚁,乍看似没有翅膀,故名‘隐翅虫’。”省中医院专家解释,“隐翅虫不会叮咬人,只是因为它爬到人的皮肤上,常常被大家不自觉地打死或压死,这时,会造成毒液大量溅出,酸性值很大,对人的皮肤具有很大的腐蚀性。”

隐翅虫是一种趋光的昆虫,活跃期在5-10月,一般户外的灌木丛里比较多,夜晚的路灯下容易发现。“如果小区里草木绿化好,当晚上家中开灯,窗户没关紧或没有安装窗纱,隐翅虫被光源吸引后也会入室。夏天如果喜欢开窗通风,入睡前最好仔细检查床上和衣物内是否有隐翅虫。”专家提醒。

关键时刻肥皂水可救命

那么如果被“毒液”侵蚀,究竟该如何应对?专家表示,关键时刻,肥皂水可以帮大忙。

“遇上隐翅虫,用手指轻轻将它弹走或猛吹口气将它吹走就好了。如果不小心将隐翅虫拍死,可用肥皂水清洗虫体接触的皮肤,情况严重者要及时到医院诊治。”专家表示,肥皂水的功效不仅仅针对隐翅虫。

“蚊子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毒虫,尤其夏季,蚊子十分猖獗,叮咬后又痒又难受。控制不住地想用手挠一挠,反而容易把皮肤抓破,引发感染。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伤口处涂抹碱性的肥皂水,或者用盐水涂抹冲洗伤口来软化红肿,缓解痒痛。”专家建议,还可以选择多吃碱性的蔬菜,这样体质和血液也会变得呈微碱性,不光蚊子不喜欢叮咬,即便是被叮咬后叮咬处也不会很痒。

近日,也出现被蜈蚣叮咬的病例。“被蜈蚣咬伤,伤口局部表现剧烈疼痛、瘙痒,部分患者会有全身症状,表现为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引起昏迷等。”专家提醒,“一旦被咬伤,则应第一时间用肥皂水等碱性溶液浸泡伤口以中和毒液。冲洗后包扎,切勿用碘酒或消毒水涂抹伤口并立即送医救治。”

外出时这样避免“惹”上毒虫

暑期即将来到,外出游玩也被很多家庭列入行程计划。而户外碰到毒虫,也常给市民带来困扰。外出游玩如何才能避免“惹”上它们呢?

每年4到9月是蜱虫的活动频繁期,也是监测的好时机。为了能够获取有价值的监测数据,疾控人员4月上旬、5月、7月和9月中旬定期进行野外监测。记者从市疾控中心获悉,近期虽然我市蜱虫活跃度有所下降,但被蜱虫叮咬的病例也偶有发生。

“和大自然接触的话,最好是束紧自己的袖口还有裤脚,防止蜱虫攀附到身上,还有最好带一些驱避剂喷一喷。”市疾控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科医师陈学敏提醒,户外活动后要仔细洗澡检查,重点检查蜱虫容易藏匿的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等部位,有没有虫子叮咬或肿包等,“有蜱虫叮咬史或者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及时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相关病史以便及早诊治。”

俗话说“三只马蜂顶只虎”,雌马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长螫针,螫针中贮存着毒液,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马蜂对鲜艳的颜色、人的汗味、酒味,带有甜味、香味或者特殊气味的物品极其敏感,外出游玩时最好注意避免这些。”省中医院专家提醒,“如果被马蜂蜇伤了,因为它的毒液呈现弱碱性,用弱酸性的食醋或者柠檬涂抹伤口,以中和碱性的蜂毒,止痛消痒。注意被蜂蜇伤的地方,不能用红药水和碘酒之类的药物去涂擦,这样只会加重患部的肿胀。”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