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观察:创意“微更新” 带来民生“小确幸”

向“空中”要“空间”、向“地下”要“地方”

创意“微更新” 带来民生“小确幸”


(资料图)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婷婷朱旖旎 通讯员钱程李晓

冬日的午后,鼓楼区安乐村小区里,61岁的何娟在新建的“空中乐园”里晒太阳。她捧起手中的茶,小抿一口,品味着生活的惬意与茶香。不远处,好友高雪琴正仔细阅读宣传栏,一旁的小孙子开心地拍着皮球……“我住在这20多年,小区里一直缺少公共空间,现在有了这个‘乐园’,幸福感更浓了。”何娟说。

她所说的“乐园”,是建宁路街道利用小区房顶改造而成的“空中”广场。在我市一些小区,“微更新”正在助力居民幸福指数的攀升。在此过程中,向“空中”要“空间”、向“地下”要“地方”,正日益成为老旧小区从“存量”中寻找“增量”的有益尝试。

想活动没空间,烦心

空间拥挤,居民缺少活动场所是不少老旧小区的通病。以栖霞区马群街道文康苑社区煦康苑小区为例,4000多位居民中,65岁以上老年人占比约四成。楼道间,总会有居民自行搭建场地用于下棋、喝茶,一些小桌板甚至堵在楼道口。居民张琼音感慨:“过去,各个楼道口人扎堆,不仅影响小区美观,更惹居民烦心。”

这样的“痛点”在空间局促的主城更为明显。鼓楼区建宁路街道的安乐村小区是始建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小区,共有68幢房,常住人口达6430人。小区体量大、楼栋密集,随着时间推移,小区内更显拥挤不堪。

“过去我们一直想,要是有个户外场地,可以供老人开开‘茶话会’就好了。”何娟说,奈何小区空间太过拥挤,虽然街道和社区一直在努力,但老百姓的愿望始终没能实现。

居民自主议事,放心

为了解决居民的困扰,去年建宁路街道组织召开了一场政协委员座谈会,街道工作人员、政协委员、居民代表齐齐到场各抒己见,碰撞出“金点子”。安乐村社区书记肖昺忻回忆:“我们小区里有一个废弃的仓库,占地300多平方米,层高有1.6米,房顶平台常年荒废,有人提出——可否把房顶改成‘空中乐园’?”该街道办事处主任任明璋说:“这个‘超常规’的想法让人眼前一亮,如果成为现实,那拥挤的小区里就可以‘长’出一块全新的300平方米空地供居民活动了。”

在市委“共学共建”的号召下,市公安局机关党支部也来到了安乐村社区,和街道、社区一起开启这个“房顶”变“乐园”的计划。经过严格招投标,街道在征求居民意见后,认真审阅设计稿并协调设计单位反复修改,最大限度满足居民需求。

在栖霞,“变废为宝”的神奇故事同样源自一场由居民自己参与的“头脑风暴”。“我们前期走访考察了很多地方,”文康苑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敏介绍,“居民们聚在一起,想办法、学经验,最终碰撞出‘改造地下室为文化空间’的想法’。”

共建乐享天地,舒心

如今,约400平方米的“文爱乐享空间”居民综合文体活动中心已正式开放。沿着煦康苑小区10栋右侧的阶梯往下走,便能瞧见这一片“乐享天地”:乒乓球桌、象棋盘、跑步机……成年人的活动空间里,设施一应俱全;明亮的灯光、多彩的墙壁……走进儿童游乐区,便宛如走进童话世界。

王敏说,活动中心内设置了宣传展示区、棋牌区、图书阅读区等七大功能空间,不仅让居民休闲有了好去处,也为社区举办“微党课”等活动提供了好阵地。

在如今的安乐村,原本的仓库房顶也已焕然一新。加装防护栏、加设楼梯、增设排水渠、柔化灯光亮度……一系列细致入微的工程逐一落地,在实现“大目标”的同时,又兼顾了个性化的“小需求”,得到了市民的一致好评。仓库的外立面墙面还被改造成一辆“高铁车身”,斜坡登台的位置犹如高铁车头。车身外墙,有安乐村社区的“好人榜”、动人的“鼓楼故事”。

“在这场‘共学共建’活动中,我们在支部共建、问题共商、难题共解下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为我们今后的基层工作带来新启发和新思路。”建宁路街道工委书记徐金龙说。

关键词: 建宁路街道 安乐村小区 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