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看:人工智能创作的是诗吗?
人工智能创作的是诗吗?
诗人和专家:模仿意象缺创新,还需跨越从“要我写”到“我要写”的主观表达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
(相关资料图)
“梦中的风景,绚丽而幽雅,那里有着鲜艳的花朵,弥漫着清新的气息……”这是日前非常火爆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创作的诗歌,尽管相比起之前的微软机器人小冰来说,其创作能力已较成熟,但南京诗人、作家对人工智能创作依然持否定态度。在他们眼里,这些分行的句子甚至还不能被称为“诗歌”。
机器人超强的学习能力值得人类反思
早在几年之前,机器人小冰横空出世,它不但会唱歌,会主持,会卖萌,还会写诗,并出版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在当时引起一阵轰动。
据记者了解,在这本诗集中,小冰将寂寞、悲伤、期待、喜悦等人类情感予以一一呈现,而这些情感正是1亿用户教会小冰的;小冰的诗歌文风是在“师承”519位现代诗人作品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作诗方式则是“读图作诗”,即给它一张图,然后完成一首诗。在小冰超强的创作能力获得一片叫好声的同时,其作品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在相关诗人所处的那个年代,部分文字之间可以通用,但在当下来看却是错别字,或有言语重复之处,但小冰只会模仿,并不会纠错;而面对人类更细微更复杂的情感,小冰更是无从入手。
记者采访过的业内专家一致认为,相比起之前的小冰,日前非常火爆的ChatGPT的诗确实要高级一些,其创作也比较成熟,比如诗中语法基本准确,对诗歌语言的掌握能力也比较熟练等。
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孙冬既担任诗歌翻译,同时也进行诗歌创作。在她看来,ChatGPT写诗的水平甚至超过了当下某些诗人,它能按照惯常思维写下来,符合一定的语法习惯和句法习惯,有对语言规则的运用,“你让有些诗人站出来和它比一比,可能有些诗人还没有它写得好。”
一直活跃于南京诗坛的著名诗人陆新民则认为,机器人写诗的起点都比较高,它们不但学习能力强,而且创造的热情也非常充沛,“这较我们一些不怎么读传统新诗而自视甚高的作者来说,其遣词造句成篇能力要胜过之。它的创造力对我们一些一味重复自己的作者来说,值得反思。”
机器人的诗缺乏别具一格的创新
诗歌是文学之母,要求语言高度凝练,一直以来都是人类表达丰富情感的一个重要载体。事实上,和小冰当时暴露的问题一样,ChatGPT的创作依然难以抵达人类更深层次。在专家眼里,其诗歌内容依然比较空洞、陈旧,缺乏别具一格的创新。
诗人、《雨花》副主编育邦认为,尽管ChatGPT的诗比小冰的要高级一些,但还在极力模仿人类写诗,包括人类对于词语的排列组合、对于情感的运用,即便是最后能完成一些诗,最多只是一个初级的入门级的诗,不能跟人类的好诗相媲美。
人工智能通过不断学习人类以获得诗歌逻辑,最后形成诗歌文本,相比之下,一个相对成熟的诗人,其创作及创作机理要复杂很多。育邦介绍说:“我们真正人写诗的时候,有各种各样的因素进入,有复杂的语言的基因,自身的命运的基因,自身所携带的文化基因,以及某时某刻产生的一种情感共鸣,等等。”
“它写出的东西都是中规中矩的。”在孙冬看来,现在的人工智能写诗,并没有被灌输到底什么才是诗歌,它只是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概念,比如要分行,写得要有韵律,等等,由于缺乏最新、最当代的一些诗歌概念,这使得它的创作没有破格,没有创新。
一个善于拼凑意象的机器人,能写出有血有肉、富有生命感的诗来吗?只是模仿了诗歌写作中那些毫无理由的堆砌陌生意象、情绪,制造出单纯生产性的“晦涩”诗歌,那些既简单明了又优美动人的抒情诗、儿童诗,它们能写吗?所以,在诗人、鲁迅文学奖得主胡弦看来,ChatGPT写的还不能算诗歌。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诗呢?《扬子江诗刊》编辑麦豆将其指向人类的主观表达。他说,诗歌作为一种语言,是“我要说”,而不是“要我说”。我要说,说的是“我有得说”;而要我说,说的是“我随便说”。如果,AI数据库里已经“有诗”了,写出来的基本就不是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