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观察:减负增趣味 “作业”成“作品”


(资料图)

开学后,南京各学校巧妙设计课后作业,探索“双减”之道

减负增趣味 “作业”成“作品”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李花

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地球模型;观察日记配上植物表情,变成了精美成长册……作业经过精心设计,“作业”成“作品”。“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南京不断推进作业设计创新。春季开学后,南京各学校推出的作业“减负”新举措让孩子和家长拍手称快。

“第一天,风信子的根像无数面条。风信子的叶子一开始是嫩黄的,紧紧地抱在一起,像要好的朋友……”“第二天,风信子的叶子长大啦!”……记者面前植物成长册是南京市莫愁湖小学四年级的家庭作业。该校教导处副主任姚瑶告诉记者,作业设计每年都在优化,总体而言,探究性、实践性的作业更多,比如四年级语文的观察日记,老师会让孩子创作,认真的观察、大胆的描述,加上孩子喜欢的“涂涂画画”,语文作业也有了“艺术感”,然后通过“活页本”的方式让全班合力完成了精美成长册。

“作业设计其实是借作业之力,行‘双减’之舟。”姚瑶说,学校形成了“1+4”的作业管理基本框架。“1”是指一个内核,即“让作业看得见”。“4”指四个流程:四级联动机制,作业管理看得见;家校协同监管,作业公示看得见;个性打卡制度,作业时间看得见;深耕“展学”课堂,作业质量看得见。“学校会公示每个年级的作业,每个班级根据自己不同的特点设计具体的呈现方式。有一些班级用积分机制让孩子高效率做作业,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姚瑶说。

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的每个学科都成立“作业研究骨干组”,让作业的价值从课堂教学的“附庸”转化为独立的“学习”,精心设计基础性、综合性、拓展性作业,量身定制个性化分层作业,让作业成为“作品”,学习的过程看得见。学校制定了《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作业管理方案》,严控书面作业量和作业时长。常态开展学生作业一日一公示、一日一统计、一周一反馈制度。严格执行一教一辅,作业布置做到有针对性、分层性,作业形式多样性,形成“特色校本作业”。学校印发师生“双减”作业记录本,关注学生每天作业量和用时,动态监控学生作业负担。

南京市致远初级中学聚焦“三式”作业设计,让作业更有“味道”。“三式”作业是指:体验式、探究式、反思式作业。在体验式作业中,各门学科老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教具;也可以让学生在一章学完后自主构建思维导图;又或让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后撰写调查报告;还可以让学生录制一个视频等趣味性任务。在探究式作业中,各门学科老师可以从课堂教学入手,深挖课堂中“意犹未尽”的问题;也可能从学科内容入手,探究从特殊到一般的结论;还可以从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感受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生活的关联。在反思式作业中,各门学科老师可以让学生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也可以让学生对知识之间的关联进行反思;或是让学生对学科思想方法进行反思;还可以让学生对解题策略进行反思。例如,地理教研组布置“我的地球”作业,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地球模型,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并在完成后让学生反思制作的步骤、不足之处及改进的建议。

采访中,记者获悉,孩子们对这些“新兴作业”很感兴趣,觉得很有意思。专家表示,作业经过这样的“巧”设计,提升了孩子们对作业的兴趣和动能,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获得了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作业管理 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