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资讯:百舸争流丨江苏南京:产业融合,全面赋能乡村振兴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集体采写
暮春时节,走进南京栖霞龙潭陈店村“水一方”景区,移步皆是景,入目满眼新。荷塘边垂柳依依,市民游客散步赏景、打卡摄影;亲子互动区内,水上“小火车”人气十足,孩童嬉戏欢笑声如银铃般脆耳……这个偏远小乡村,以文旅项目促进生态休闲旅游景区发展,唱响“诗和远方”的同时,也做足文旅经济的融合文章。“从前村里见不到外来人,现在往来的车子络绎不绝,家家农产品都卖出了好价钱!”村民徐恒兰感慨道。
(相关资料图)
作为省会城市、长三角特大城市,南京始终立足城乡融合发展,以科技赋能、产业富农、人才“复兴”等方式,大力推进三产融合,建设都市现代农业强市,以铿锵有力的步伐融出靓风景、蹚出新路子、彰显首位度。
科技赋能,智慧农业“遍地开花”
拇指轻推,植保无人机便缓缓向前,药水均匀喷洒……眼下,小麦赤霉病防治正当时,南京六合区立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飞手”陈文超站在田头,操控大疆植保无人机开展空中作业。
在合作社的“装备箱”里,像植保无人机这样的“新农具”还有不少。记者看到,高速插秧机、小麦复式播种机、秸秆还田机、联合收割机等一字排开,大型粮食烘干机林立……“这台插秧机不用机手操作,自己就能下地干活。”合作社理事长张立友手指一台插秧机自豪地说。
走近发现,这一插秧机与普通机器“体形”相近,唯一不同的便是机器前端多了一个支架,其两侧分别连接着接收装置。“它们与机身显示屏等共同组成北斗导航智能终端设备,只要提前设置好参数信息,便能实现无人驾驶。”张立友说,目前,合作社拥有新型农机具80多台套,不但让社内流转的3000多亩耕地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还为周边农户提供耕整地、种植、植保、收割、秸秆处理、烘干及稻米精加工等全链条服务,“光去年,合作社累计服务农田面积就达近万亩。”
有了“科技大脑”的加持,南京智慧农业“遍地开花”。南京浦口区自2020年9月入选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以来,紧扣“都市近郊型数字乡村”发展定位,把数字技术变成“新农技”,全面赋能乡村振兴。
“我用手机就能远程操作养虾!”南京浦口区永宁街道联合村青虾养殖户康光辉得意地说,依靠虾塘底部的微孔管、岸边的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他不仅节省了人工成本,还持续提升了养殖效益。如今,南京浦口区数字乡村“一张图”系统已搭建完成,汇集融合了省、市、区20余个信息化系统,47家单位600余项数据清单,累计数据量达7000万条。
农业农村现代化,科技是利器。当科技与农业紧密结合,现代化智慧农业才得以展翅高飞。11年来,南京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62.1%提高至72.8%以上,比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高10个百分点,位居全国前列。
产业富农,促民增收“硕果累累”
4月27日上午,南京江宁谷里现代农业示范区内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新一轮蔬菜栽种及农作物田间管理。放眼望去,圣女果、黄瓜等蔬菜长势良好,绿油油一片。“今年园区蔬菜定植面积约1.5万亩,首批春茬蔬菜预计很快便能走上市民餐桌。”农业技术员张清林介绍。
作为南京近郊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和保供基地,谷里拥有1.1万亩设施农业基地,年产8.56万吨蔬菜,年总产值约7.9亿元。“小蔬菜”如何长成富民增收的“大产业”?谷里街道农业事务部部长谢华说,16年来,街道深耕蔬菜产业,大力实施补链、延链、强链行动,着力推进育苗、种植、冷链物流、销售等环节紧密相连。
而串联起农业产业链,种子是第一环。自2017年起,谷里连续6年牵手江苏蔬菜种业博览会,引导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和果蔬产业研究院在此培育种植特色蔬菜品种,先后筛选出近百个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的优质抗病丰产蔬菜新品种。良种还须配良法,当地持续推进新模式运用,指导农户使用肥水一体化、全流程机械生产等技术,大幅提升绿色优质蔬菜产业发展水平。“我们还建成并投用一座田头集散中心,先后培育了多个区域品牌,引进江苏好利森食品加工公司、南京厨鲜宝农产品冷鲜食品加工冷链仓储等重点项目,大力发展‘采摘农业’,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高效发展。”谢华说。
农业全产业链的建设,让富民增收“硕果累累”。南京高淳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严涛介绍,为了延长区内茶叶产业链,该区全力打造良种繁育、种苗推广、标准茶园建设、现代茶加工、茶具等于一体的茶全产业链。当前,区内拥有2.6万亩生态茶园,年产干茶400多吨,产值3亿元,带动3.2万茶农增收,茶产业链产值达8亿元,成为当地一大特色富民产业。
人才“复兴”,赋能乡村加快振兴
产业振兴,聚四方人才;人才“复兴”,又助力农业加快发展、乡村加快振兴。
4月27日清晨,南京溧水区吴村桥月牙湖生态茶场内,一排排茶树蜿蜒起伏,成畦的茶叶碧绿葱翠,“95后”姑娘陈煜菲正在忙碌。
2020年留学归国后,陈煜菲拒绝了世界500强企业的邀约,回到父母经营多年的300多亩茶田,在溧水乡间当起了“农二代”。3年来,她带着月牙湖生态茶场拿下一个又一个荣誉:南京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全国第十二届“中茶杯”特等奖、通过中国良好农业(GAP)规范认证……
“一家茶香,不如一片茶绿。”陈煜菲说,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月牙湖生态茶场示范带动周边茶叶生产基地1500余亩,“农户按照公司标准种植和采摘,然后将茶叶统一卖给我们,我们统一对外销售。这样做的好处是保证了茶叶品质,也分享了月牙湖茶叶的品牌效益。”
站在一周前刚刚建好的高标准育苗大棚内,陈煜菲看着眼前翻新的土地,兴奋不已。通过与江苏省茶叶研究所合作,月牙湖生态茶场即将在这里培育适合当地土壤气候的茶叶新品种。“正式投用后,每年可以培育1000万株茶叶苗种,缓解目前南京茶叶产业苗株紧张的局面。”陈煜菲说。
头雁引领,群雁齐飞。近年来,年轻群体越来越多扎根乡村,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这与南京肥沃的“成长土壤”密切相关。2021年起,南京用3年时间,孵化培育300名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带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头雁种苗”,为村(社区)“两委”等组织培育和输送后备力量。当前,南京已建成54个高素质农民培育基地,每年开展各类农业职业技能培训超8000人,南京市高素质农民培育程度超过70%。同时,注重发挥青年力量,对来宁就业创业的高素质农民给予全额学费补助,目前已成功引进303名青年大学生“新农人”。他们,成为拉动乡村产业高飞的重要人才雁阵。
【专家点评】
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丁艳锋:
南京实践为都市现代农业探路
近年来,南京全面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迈出新的步伐。高品质农业产业体系日臻完善,高水平农业科技创新蓬勃发展,高颜值的乡村“双创”环境日新月著。
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南京应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引导专家团队与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推进农业科技成果优先就地转化。
同时,进一步加强科技人才培养。积极推进南京“智汇三农”人才工程建设,共建农民田间学校、大学生实践基地等一线人才培养平台,共同培育新时代农村骨干队伍、乡村振兴头雁和高素质农民队伍,推动更多专家教授及大学生在宁创业就业。
此外,进一步加强“先行”示范引领。强化协同创新、集成示范、园区建设、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等领域合作,共同推进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化、人才专业化、生态绿色化发展,共同探索加快科技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南京方案”。
记者朱旖旎孙敬清杜莹刘全民鲁舒婷孔伟 通讯员朱利虎杨基楼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