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浦口再获省级殊荣 蝉联!第一等次第一名

继2021年后,浦口再获省级殊荣


(资料图)

蝉联!第一等次第一名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鲁舒婷 通讯员陆浩高金军

日前,江苏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上通报了2022年度江苏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结果,南京市浦口区获全省76个县(市、涉农区)综合排名第一等次第一名,这是继2021年后,南京浦口区再次获此殊荣。

预计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2.48亿元,同比增长6.1%;预计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5.32亿元,可比增长5.1%;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区建设终期评估全国第四,全省终期评估综合排名第一……南京浦口乡村振兴成绩何以如此亮眼?一个个的数字,是全区乡村有力律动的发展脉搏,长江北岸,南京浦口正迎来一场厚积薄发的质变。

农业有“奔头”,全面夯实“三农”基本盘

春回大地,草木萌发,一幅热闹的“春耕图”正在浦口大地徐徐展开。在桥林街道兰花塘高标准农田,星星点点的绿色点缀其间。

当前正是油菜施肥关键期,种植户邵立昌、陈浩然、马涛格外上心。三人约定,每天轮流来田间查看油菜长势,同时检查水沟,确保排水畅通。

邵立昌、陈浩然、马涛三人是“合伙人”,也是这片占地面积4248亩的兰花塘高标准农田背后的“新农人”:他们中,既有从事农业生产几十年的“老把式”,也有放弃“金领”辞职回乡的“90后”。

从“新农人”到“兴农人”,从“靠天收”到改变理念、重视技术、创新模式,如今,南京浦口农业“弄潮儿”早已渗透在田间地头。在桥林街道“植物工厂”,总经理陈洪引入进口机器,蔬菜舒服地“躺在”苗床上,育苗箱里,一层层菜苗在人工光照环境下快速生长;在星甸街道,两个“瓜王”的名声传遍周边,种瓜近40年的胡守兴最喜欢跟全省西甜瓜研究领域的顶尖专家聊天唠嗑,在他们的指导下,他种的西甜瓜总能在大小比赛中一举夺魁……

“以前觉得我父亲干农业是没什么前途的事情,现在才明白广袤良田大有可为,合作社一年盈利几十万元,还能带动社员增收致富。”邵立昌说。

数据显示,近年来,南京浦口区坚持多点发力、多策并举,同时破解瓶颈、拉长“短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大大提升:

粮食稳产,全年粮食种植面积7.3万亩,总产量达3.24万吨,“菜篮子”等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

结构调优,推进4000亩耕地地力提升项目,全区特色农业机械化率达72.02%,农产品质量和品牌进一步优化;

方式转绿,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53%,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率100%;

动能向新,推进省级“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建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我们正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构建绿色可持续生产环境,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全面夯实‘三农’基本盘。”南京浦口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农村有“看头”,乡村之美各有特色

去年,第四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录公示,南京6个村落入选,其中两个“花落”汤泉街道,分别是陈庄村张二乐组和泉东村吴林组,而吴林组得以入选的背后,离不开一个乡村规划师——袁鸿翔。

从南京林业大学景观建筑设计专业毕业,从小在城里长大的袁鸿翔因参加规划设计竞赛,开始与乡村打交道。

2020年9月,江苏发出“规划师下乡”倡议。袁鸿翔也走遍了高淳老街、江宁谷里、汤泉吴林组等地。作为雪松苗木发源地,吴林组享有“雪松第一村”美誉,袁鸿翔走进村庄,帮助吴林组申报成为江苏省第四批传统村落,提出转向发展附加值更高的造型雪松产业。如今,走进吴林组,能看见一个个小型造型雪松“园博会”“样板间”等,既带动了产业发展,又发展了旅游经济。

乡村振兴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规划。规划师走进乡村深处,他们发现,必须避免“千村一面”。

“在打造全域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南京浦口区首批19名乡村规划师聘用上岗,因地制宜、按需编制37个实用性村庄规划,整体提升乡村地区形象品质。”南京浦口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既要面子也要里子”的理念下,引导规划师收集各村发展思路,针对优势不足产业,立足自身资源要素,进行空间编制规划,挖掘产业发展动能,创新产业发展规划。

如今,在这群“寻宝者”的探索下,南京浦口乡村的美正在逐渐“出圈”:2022年,南京浦口区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创成3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获评全国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永宁街道、桥林街道高汤村、汤泉街道新金社区获中国最美村镇称号;永宁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

农民有“赚头”,绿水青山暗藏“向往的生活”

“这些年,强农富农成效显著,农民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南京浦口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坦言,2022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5133元,同比增长6.0%,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1.6个百分点。

绿水青山间,不仅暗藏着城市人群的“诗和远方”,更为乡村人群带来“向往的生活”,这一点,永宁街道返乡创业者张思洋深有感触。

返乡十年,如今的乡村和张思洋记忆中的早已是两幅模样——记忆中村里的泥巴路一到雨天就泥泞不堪,如今的村庄面貌生机盎然、富有活力。

同样充满希望的还有他在这里扎根的事业。他带动乡亲们用小龙虾闯出大市场,目前合作社已成为一二三产融合、年营收逾两千万元的“全省百强合作社”,累计带动周边上百户农民增收致富,户均增收10万元左右。

如果说,成立合作社是大户们带动村民致富增收的“自觉行为”,那么成立产业联合体则是一种“政府保障”。

当前,南京浦口区深入实施《浦口区农业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成立名文大米、青云果蔬等4家产业化联合体,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低价保收、延伸加工产业链、创新销售模式等方式铺就共富路,让村民增收更有底气。

乡村振兴新动能不仅体现在田间塘口,更在山水间持续释放:在不老村,刘春晓一家三口守着“毛毛家土菜馆”,年收入20余万元;在黎家营民宿村,返乡青年吴刚引入全国最大的轰趴连锁品牌——慢姑娘,要把这里变成“年轻人喜爱的地方”……

数据显示,2022年,“老山美宿”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黎家营民宿和西埂莲乡民宿入选南京市职工疗休养基地,累计创成不老村、楚韵花香等3家民宿村示范点,汤泉“滴水观堂”温泉民宿建成运行,全区全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520万人、综合收入达16.3亿元,山水间正激荡起一首“富民增收曲”。

关键词: 南京浦口 数据显示 同比增长